描述
服务热线:
0510-87439990 
描述
描述

彩陶:开启中国考古学之门

浏览 :5256

 文化与文明,是近代人文学科诞生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而有关中国的文化起源的探索,就是从彩陶开始的。20世纪20年代,国人在求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同时,也不断反思,为什么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落后了?中西文化孰优孰劣?这些有关中西文化问题的讨论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


  就考古学而言,对这一问题率先发表见解的是安特生。他将仰韶村出土的彩陶与中亚的彩陶相对比,并征求西方考古学家的意见,提出了中国文化西来假说。他将彩陶看作中国史前文化的突出特征,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来自西方以彩陶为表现形式的先进农业文化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史前文化的一部分。这个说法有彩陶实物为依托,加之安特生的特殊学术地位,在当时颇为流行。


  但是对于这种说法,中国学者始终持有审慎的态度。从学术角度而言,仅凭中外彩陶纹饰的对比,就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从西方传播而来,并不能令人信服。从情感角度而言,说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源于西方,也是不可接受的。再加上安特生发现的仰韶遗物与发现于安阳的商代遗物之间,的确存在缺环。因此,为了证明各自观点,安特生向西寻找彩陶传播的路径,中国学者则向东追寻商文明的源头。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发现了龙山文化。这个古老文化一经发现就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因为它与已知的仰韶文化迥然不同,制作技术明显较高的黑色陶器与卜骨等,显示出其与殷商文化的紧密联系,这是彩陶文化不能比拟的。但是,囿于已有的学术框架和战乱时局而无法开展大规模田野活动等主客观因素,虽然当时已发现两者相互叠压的地层关系,但人们对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关系并没有得出正确的认识。二者被当作同时期东西对峙的两大文化,它们各有起源而在河南交汇,中国史前仰韶―龙山文化二元论就此形成。


  1949年后,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许多考古遗址涌现出来。在河南陕县境内,距离渑池县仰韶村很近的地方,发现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它的陶器和仰韶文化的一样,流行手制,还没有达到龙山文化普遍轮制的条件,一定数量的彩陶显示出其与仰韶传统的密切联系。同时,类似蛋壳陶的陶片大量出现,斝、鼎、豆等陶器萌芽,开启了龙山文化典型陶器的先河,整个文化显示出浓厚的过渡风格。


  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发现了仰韶―庙底沟二期―龙山三者连续发展的科学地层,证明了中原地区从远古时代经过仰韶、龙山直到殷周连续不断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文明的中原中心说。


  随着全国各地考古遗存的大量发现,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交互作用圈、满天星斗说、重瓣花朵说等相继出现。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庙底沟时代的相关概念,并认为这一时期三个层次的文化共同体开启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先河,而针对彩陶的分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这三个层次中,晋西南豫西及关中东部的核心区拥有典型流畅的花瓣纹彩陶,向外的黄河中游主体区的花瓣纹饰略显稚嫩迟滞,再向外的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北等边缘区则出现变体的花瓣纹装饰。


  时至今日,对彩陶遗存所代表的独特内涵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与文明起源中所起重要作用的探索,仍在不断深化。